陆川也在思考这个问题:“王虎说刀疤强是他的手下,专门帮他要债,你去提审王虎,问问刀疤强的下落。另外,张大海的工友赵建军说刀疤强找过他,说明刀疤强肯定知道些什么。”
再次提审王虎时,听到“刀疤强”三个字,王虎的脸色变了变:“那小子就是个愣头青,我让他帮我要债,他动不动就用暴力,我早就想辞了他。张大海失踪后,刀疤强也联系不上了,我怀疑他卷着我一批货款跑了。”
“刀疤强的真实姓名是什么?家住在哪?有什么社会关系?”张辉追问。
“不知道他真实姓名,只知道大家都叫他刀疤强,是外地来的,租住在西郊的城中村。”王虎摇了摇头,“他没什么亲人,就认识几个一起混的狐朋狗友,具体是谁我也不清楚。”
张辉立刻安排队员去西郊城中村排查刀疤强的下落,同时扩大监控排查范围,查找刀疤强的行踪。但三天过去了,依旧没有任何线索。刀疤强就象人间蒸发了一样,没有留下任何痕迹。
“张队,我们在刀疤强租住的房子里找到了一些东西。”队员杨磊拿着一个物证袋走进办公室,里面装着一件黑色茄克和一双42码的运动鞋,“夹克上有少量暗红色的痕迹,运动鞋的纹路和现场提取的足迹有些相似,我们已经送去技术科检测了。”
张辉的眼睛亮了起来:“太好了,只要能在衣服上提取到张大海的血迹,或者在鞋子上找到现场的泥土成分,就能锁定刀疤强的嫌疑。”
然而,技术科的检测结果却让所有人都失望了。黑色夹克上的暗红色痕迹不是血迹,而是油漆;运动鞋的纹路虽然相似,但鞋底的泥土成分与拆迁区的泥土完全不同,而且鞋子上没有提取到任何有效的dna样本。
“怎么会这样?”张辉坐在椅子上,揉着发胀的太阳穴。线索再次中断,王虎的嫌疑被排除,刀疤强下落不明,现场的关键证据又无法锁定嫌疑人,这起案件仿佛陷入了死胡同。
“张队,刘芳那边有新情况。”队员王帅推门进来,“她想起一件事,张大海失踪前一周,曾经跟她说过,他认识了一个‘大人物’,能帮他还清所有债务,但具体是谁,张大海没说,只是让她别问那么多。”
“大人物?”张辉立刻站起身,“这个线索很重要,刘芳有没有说这个‘大人物’有什么特征?或者张大海有没有提到过相关的地名、人名?”
“刘芳说张大海没说具体特征,只说对方很有钱,开着一辆黑色的轿车。”王帅说道,“另外,张大海失踪前一天,曾经去银行取过钱,取了五千块,但这笔钱并没有花在刘芳和张艳身上,我们查了银行的监控,看到张大海取完钱后上了一辆黑色的轿车,车牌号被遮挡住了,看不清。”
张辉立刻让队员去调取银行周边的监控,查找那辆黑色轿车的踪迹。同时,他再次提审王虎,询问他是否知道张大海认识的“大人物”是谁。但王虎对此一无所知,只是说张大海平时喜欢吹牛,可能是为了骗刘芳才说的。
案件再次陷入僵局,张辉看着桌上的勘查报告和证据清单,心里格外沉重。死者身份已经确认是张大海,他的人际关系网也梳理清楚了,有高利贷债主,有感情纠纷,有邻里矛盾,但这些线索都没能指向明确的嫌疑人。现场的烟蒂、钥匙、毛发等证据,虽然提取到了dna,却在数据库中没有匹配结果。
“张队,别灰心,我们再重新梳理一遍线索,肯定有遗漏的地方。”杨磊递给张辉一杯热水,“或许那个‘大人物’才是关键,我们可以从张大海的银行流水和通话记录入手,看看他失踪前有没有和什么陌生号码联系过,或者有大额的资金往来。”
张辉点了点头,接过热水喝了一口。他知道,侦破案件就象在迷宫中寻找出口,虽然现在前路迷茫,但只要不放弃,仔细排查每一个线索,就一定能找到那把打开真相大门的钥匙。他立刻召集队员,重新梳理案件的所有线索,重点排查张大海的通话记录和银行流水,希望能找到那个神秘的“大人物”。
当张大海的尸体被转运至刑侦支队法医鉴定中心时,已是凌晨两点。法医张凯穿着深蓝色的解剖服,戴着双层乳胶手套,正站在解剖台旁调试设备。解剖室的通风系统嗡嗡作响,将福尔马林的刺激性气味稀释到最低,冷白色的无影灯从天花板垂落,在不锈钢解剖台上投下一片无阴影局域,尸体被平整地放置在中央,覆盖着无菌尸布。
“死者张大海,男性,35岁,农民工,失踪时间约三个月,尸体发现于西郊城中村拆迁区,初步判断掩埋时间与失踪时间吻合。”助理林晓将尸检委托书递到张凯手中,声音带着刚入职的谨慎,“现场勘查提取到勒痕纤维、烟蒂dna及42码足迹,目前已排除李铁柱、王虎的作案嫌疑,刀疤强下落不明。”
张凯点点头,目光落在尸体上。尸布掀开的瞬间,一股混合着腐败气体的恶臭扑面而来,林晓下意识地皱了皱眉,张凯却面无表情地拿起解剖镊:“尸体腐败程度为中度腐败,尸表呈现绿斑、尸肿,部分表皮脱落,符合死后3-6个月的腐败特征。注意观察尸表皮肤的皮革样化局域,这是判断生前损伤的关键。”。”随后用手指按压尸体腹部,“尸僵已完全缓解,尸斑位于背部及四肢后侧,指压不褪色,结合腐败程度,死亡时间初步锁定在三个月前的春季,具体需结合胃内容物及骨骼检测。”
林晓手持相机,从多角度拍摄尸表照片,张凯则专注于尸表检查。(本章完)